平菇栽培中快速發菌減少雜菌感染的的方法
時間:2023-09-25 16:21:02 作者:hbjr8
一、平菇所需的生長條件
1、營養
平菇是一種分解能力很強的木腐菌,很容易分解棉籽殼、雜木屑、玉米芯、廢棉和稻草等原料中的纖維素、木質素、淀粉等有機物,從而獲取生長所需的營養物質,且生物轉化率高。
2、溫度
因品種差異,溫度要求也有所不同,但一般菌絲生長溫度范圍為5~30℃,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23℃~27℃。子實體分化溫度因低溫型、中溫型、高溫型、廣溫型品種差異,分化溫度范圍差異比較大,一般在5~30℃。
3、濕度
平菇菌絲生長適宜的培養料含水量為60%~70%,高于70%或低于30%都不利于菌絲生長,菌絲生長階段空氣相對濕度應控制在65%左右,在子實體分化發育階段和出菇階段空氣相對濕度應控制在85%~95%,過高過低都會影響子實體生長。
4、空氣
平菇是好氣性真菌,在菌絲生長階段,如果透氣性差,菌絲生長會非常緩慢,甚至停止生長。出菇階段如果通氣不良而缺少氧氣,會產生畸形菇,柄長蓋小,菌柄叢生無菌蓋。所以,在菌絲培養和出菇階段,菇房一定要保持通風透氣、空氣清新。
5、光線
平菇菌絲生長階段不需要光線,光照影響菌絲生長。當菌絲發育成熟后,通過散射光刺激才能形成子實體原基。子實體生長階段也需要散射光,如果光照不足,會產生蓋小柄長的畸形菇。
6、酸堿度
平菇適宜在偏酸性的培養料上生長,對培養基酸堿度的適應范圍較廣,在pH值為3.0~8.0時都能生長,最適宜的pH值為5.8~6.2。在配置生產培養料時,要加石灰調到pH值為7.0~8.5,因為在菌絲生長過程中會產生有機酸,會使培養料的pH值降低,加入石灰還可防止雜菌感染。
二、平菇菌絲生長所需溫度
平菇菌絲生長階段,在其他條件基本合適的情況下,溫度起著決定性的作用。最適宜平菇菌絲生長的溫度是25℃~30℃,同樣,在這個溫度范圍內,如綠霉、曲霉等許多雜菌也容易生長。因此,需要盡量確保平菇栽培袋(料)在接種前滅菌徹底,當然不可能做到絕對無雜菌。
在滅菌后的菌袋接種后,就存在平菇菌種與袋(料)內尚有的雜菌競爭著床吃料生長的現象,此時如果平菇菌絲生長快,迅速延伸吃料,生長健壯,就會以絕對優勢抑制雜菌生長。反之,會出現雜菌滋生,嚴重感染。在平菇生產過程中,生產者由于怕溫度高燒菌,往往都是等滅菌出鍋后的栽培袋(料)涼了再接種,接種后大間隙碼放。
其實等菌袋涼了接種,栽培袋兩端的溫度已不是25~30℃,并且接種開袋還會散失熱量,這樣使兩端的溫度會更低,接種到栽培袋兩端的平菇菌種所遇到的就不是其所需的最適宜溫度,影響平菇菌絲的快速吃料生長,使雜菌有了可乘之機。為了避免出現這種情況,要給平菇菌絲的生長創造適宜的溫度條件。
三、快速發菌減少雜菌感染的方法
在秋季栽培平菇時,栽培袋滅菌出鍋后,全部運入菇房(大棚),栽培袋降溫的過程,菇房(大棚)的溫度會升高,如果太高可通風換氣降低室溫,但不低于30℃。在栽培袋降溫過程中,可用手觸摸檢測袋子兩端,到手感覺兩端微熱但不涼的時候開始接種。此時栽培袋兩端的微熱但不涼的時候開始接種。此時栽培袋兩端的溫度約為35℃,袋內溫度會高于這個溫度。
由于開袋接種時兩端還會散失熱量,接種后兩端的溫度會降至30℃左右,此時菇房(大棚)的溫度也在30℃左右,由于栽培袋內溫度較高,所以兩端的溫度不會迅速下降,這就給平菇菌絲的生長提供了適宜的溫度條件,平菇菌絲會快速著床吃料,快速生長。將接種好的栽培袋堆碼時。也不要低層、大間隙堆碼,按六七層堆碼。堆碼相鄰間距不要超過1m,適合人行走操作即可。因為在接種后第2天起菇房(大棚)內溫度、栽培袋溫度會逐漸下降,與此同時,平菇菌絲生長分解培養料中的有機物會產生熱量。
所以,這種堆碼方法可巧妙應用產生的這部分熱量,不至于在翻堆中透氣,菇房換氣時溫度迅速下降,仍能給平菇菌絲生長提供適宜的溫度條件。另外,在接種與管理的過程中,一定要注意勤于檢查、勤于翻堆、勤于換氣,否則會導致燒菌,造成很大的損失。
用上述方法接種,第1天接種,第2天就可以看到栽培袋兩端接種的菌種恢復生長,色澤光亮,全部發白菌絲整齊向前延伸;第3天就能看到大多數栽培袋兩端的菌絲向前延伸生長都在1cm以上,通過正常管理,15天左右菌絲全部長滿菌袋,比一般接種發菌提前7天左右,雜菌感染率不足1%。(作者:唐國龍)
湖北佳潤機械有限公司
食品烘干機 電烘干設備 紅薯地瓜烘干箱 菊花辣椒烘干房
上一篇:如何確保羊肚菌播種質量?
下一篇:姬松茸秋季生產管理技術